本文部分图片资料来自浙江省医学会医工分会微信公众号
据最新发表在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报道,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0.8%。也就是说,我们身边每10个成人就有1人患不同程度的慢性肾脏病。
尿毒症一词起源于1840年,由Piorry创造,尿毒症导致肾脏完全没有办法产生尿液,从而使体内的代谢废物与垃圾没有办法及时的排出到身体之外,进而毒害身体。
据中国大陆2015年统计数据,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的统计患病率:402.18PMP(95%CI:394.57-409.79PMP)、39.95PMP(95%CI:37.55-42.35PMP)。相应的HD和PD患者分别为~553.000和~55.000,从数据来看也可见肾病的患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尿毒症非常难以治愈,目前主要疗法为药物口服、透析、肾脏移植、中医药浴疗法等,其中透析疗法是最常用、疗效最好的方式。
那么透析疗法究竟是如何发展来的?器械之家带大家一起来探索下。
治疗尿毒症初探
历史上最早的透析,来源于古罗马皇帝的浴池(当然,这个时候还没有“透析”这个字眼)。此浴池四周都是用大理石铸造的热气的沸腾池水,尿毒症患者(好吧,那时候也没有“尿毒症”这个词)在浴池里想通过出汗和蒸气浴使体内的毒素和水分清除出来。但事与愿违,毒素和水分的逐渐堆积,导致了很多尿毒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丧命或最终死于家中,人们出于对尿毒症的恐惧,称之为称之为“dropsy”(浮肿而死)。
19世纪中叶,苏格兰化学家Thomas Graham(1805-1869)利用牛的膀胱作为过滤分子的膜,制作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过滤器,这个发明发生在1856年,不久后(1861年),他在这个发明的基础上,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涂有蛋清的羊皮纸能够起到半透膜的作用,并在实验中发现晶体物质可以经羊皮纸扩散到水中,而胶体物质不能。
Thomas Graham将在羊皮纸发现的特殊弥散现象称为“透析”。当年发表的论文:Liquid Diffusion Applied to Analysis 成为临床透析的重要基础理论,同时他十分有远见的预言——这一发现将会在医学上得到应用。
1850年初,Thomas Graham的预言得以实现,人们对寻求清除毒素和水分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透析治疗的基础就此形成。
❖ Thomas Graham(格雷姆)
1805年12月20日生于格拉斯哥,1869年9月11日卒于伦敦。1819年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靠写作和当家庭教师维持学习生活。由于受到他的老师 Thomas Thomson 的鼓励而热爱化学。后转入爱丁堡大学,182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回到格拉斯哥后,在机械学院任教。1830年任格拉斯哥安德森学院教授。18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41年创建伦敦化学会,并任第一任会长。1837-1855年,任伦敦大学学院教授。
Thomas Thomson
Thomas Thomson (1773年4月12日- 1852年8月2日),苏格兰化学家和矿物学家,他的著作促进了道尔顿原子理论的早期传播。其科学成就包括发明了糖度计,并命名了硅 。他曾任格拉斯哥哲学学会主席。
美国化学家、生物学家约翰·阿贝尔John Jacob Abel(1859-1938)在大学毕业后,对生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去欧洲拜著名物理及组织学家者卡尔.路德维希为师。在研究器官对物质的代谢中又对渗透产生了兴趣。
1913年,他设计了第一台人工肾,用火棉胶制成管状透析器,从水蛭中提取的抗凝剂用于动物实验。他在研究人体时发现,大血管下面有小血管,小血管又连着毛细血管;虽然越来越细,但是物质交换的总面积,大大增加,因而物质代谢的效率十分高。这给了他很大启发,他也在大管道下面,设置了很多平行的、细小的管道,用以增加渗透面积。同年8月11日泰晤士报道了John Abel的实验,文中提到“人工肾”的概念。在1914年,《纽约时报》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1914年,《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报道了他的“人工肾脏”
约翰·雅各布·阿贝尔(John Jacob Abel,1857~1938):先后就读于德国莱比锡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柏林大学等,1883年获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88年获德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12年获理学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大学教授、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主要研究动物组织和液体的化学成分,分离出肾上腺素及苯甲酰衍生物形式的激素,还获得胰岛素晶体,制造出人工肾,指出活的动物正常血液中存在游离的氨基酸等。
1916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工作的二年级医学生麦克廉(Jay McLean)在生理学教授豪维尔(W. H. Howell)的指导下,进行体内促凝血物质效价测定的专题研究。在研究中,麦克廉发现,多种组织(脑、心、肝等)的提取物有促凝作用,而且在贮存期间活性减低。
可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贮存最久的肝脏提取物不但不促凝,反而可阻止血液凝固。麦克廉将此发现向豪维尔教授报告,当时豪维尔表示怀疑,怀疑提取物被盐污染。但随后经重复实验证明,肝脏提取物中确实存在一种强力的抗凝物质。豪维尔教授随后从犬肝脏中萃取出该物质。当时认为该物质只存在于肝脏,故取名为肝素,此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但因技术限制,当时的肝素制剂不纯,价格昂贵,使用受限。而水蛭素的不良反应也很大,所以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完成了肝素的提纯。1938年,研究者开展了第一项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试验,肝素预防血栓形成获得成功。在被发现20多年后,肝素才正式成为预防血栓栓塞的手段,开始广泛应用。自此,肝素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
在肝素成功运用之前的1924年,德国医生格奥尔格哈斯Georg Hass(1886-1971)第一次成功地进行了临床人体透析。他使用了8根火棉胶管并联,水蛭素作为抗凝剂,透析进行了15分钟。
肝素 血液抗凝 水蛭素
1928年,Haas第一个将肝素用于透析患者。但是由于经费的原因,他的研究没能继续进行下去。
关键技术的突破
人工器官之父—威廉•科尔夫(Willem Kolff)
1943年,荷兰人威廉•科尔夫(Willem Kolff)用一个木条制成旋转的鼓桶,缠绕了30~40米醋酸纤维素膜,放到一个透析液缸里。患者的血液是从手腕动脉进入半透膜肠衣,通过转动的鼓推动血液体外循环,置于盐水浴中搅拌。由于肠衣是半渗透的,尿素等废物被排出,大分子蛋白被保留。然后将经渗透后“干净” 的血液输送回患者体内,就这样“人类第一台”透析机便诞生了。
威廉•科尔夫(Willem Kolff)对渗透机的原理和雏型机有所掌握后,他又根据汽车水泵等原理和参照洗衣机等装置,对透析机进行反复改进,还添加抗凝剂。在其后的10年里,这个技术一直被作为全球的临床标准。
第一次血管通路手术发生在1948年,尼尔斯Nils Alwall(1904-1985)(左一)和莱纳特•奥斯特格林(Lennart Östergren)(左四),在瑞典名校隆德大学对转鼓人工肾进行了改进,使其能通过负压进行超滤。但由于各种并发症,1949年被迫停止了该类手术。
冯加勒尔茨 Von Garrelts
在1940年代,冯加勒尔茨 Von Garrelts将Kolff 和Alwall的设计结合,最后由Kolff和Watschinger改进成为盘管透析液,并在1955年改进成双盘管透析器。
百特公司再次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1956年百特公司对此技术转化为批量产品配销,命名为Travenol U200A。
Skeggs-Leonards Dialyzer
1949年,施开革Skeggs和伦纳德Leonards发明了平板透析器。
50年代末,弗雷德里克 Frederic Kiil改进了其设计,并风靡了1960s和1970s。
泽比鲁特 特瓦尔多夫斯基 Zbylut Twardowski
1960年初,中空纤维透析器理念由波兰肾脏学家泽比鲁特特瓦尔多夫斯基 Zbylut Twardowski提出。第一个中空透析器有800根纤维,长为10cm,内径为55μm。
密西根大学的理查德·斯图尔特 Richard D. Stewart, 本 利普斯Ben J. Lipps和约瑟夫 赛尔尼Joseph C. Cerny追随了这个理念,在1967年临床应用醋酸纤维膜作为半透膜,设置了1万根纤维,纤维内径为200μm,膜厚仅30μm。
血管通路的解决
此阶段的透析主要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由于血管通过的问题,无法进行长期透析治疗。
贝尔丁斯克里布纳Belding Scribner
韦恩昆顿Wayne Quinton
一直到1960年,此方面的研究才有了新的突破,在西雅图由内科医生贝尔丁斯克里布纳Belding Scribner、工程师韦恩昆顿Wayne Quinton、外科医生大卫迪拉德David Dillard合作一起发明了特富龙材料的血管通路,将桡动脉与头静脉连接。
虽然AV shunt在血管通路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但由于各种并发症仍需要新的技术和发展。
1965年由肯尼斯 Kenneth Charles Appel(左),詹姆斯西米诺James E. Cimino(中)和迈克尔 布雷西亚Michael J. Brescia(右)完成了第一例自体动静脉内瘘。
请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