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超声集采的“双杀”:9480万预算,3099万中标

2025-04-01

来源:器械之家

来源:器械之家

2025-04-01

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河北卫健委”)于2025年3月19日公布了超声设备集中采购项目的中标结果。此次集采项目总计采购79套超声设备,预算金额为9480万元,国内超声龙头开立医疗及国际巨头GE医疗中标,总计中标金额约3099万,此次集中采购共实现预算节省6381万。


01

降幅71%及63.50%


此次河北卫健委的超声设备采购项目中,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两个采购包均取得了显著的节约资金成效。


采购包1原计划预算为4800万元,旨在采购40套超声设备,并要求免费保修期不少于3年。经过激烈竞标,最终由开立医疗独家中标,中标型号为开立P80T。中标总价仅为1390.8万元,相较于预算节省了高达3409.2万元。中标平均单价为34.77万元,总金额降幅71%。

采购包2原计划预算为4680万元,拟采购39套超声设备,免费保修期要求同样为不少于3年。GE医疗凭借其LOGIQ Fortis Pro型号独家中标,中标总价为1708.2万元,较预算节省了2971.8万元,总金额降幅63.5%。

此次超声设备采购项目的中标结果,不仅满足了采购方对设备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更在资金节约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实现资金的最大化利用。此次中标的两家企业,一家是国产超声的龙头企业开立医疗,另外一家是国际医学影像巨头GE医疗,但是价格均有了七成左右的降幅。根据2024年的中标数据,GE医疗的LOGIQ Fortis Pro超声设备的单台中标价格在不同项目中有所差异,以下是部分具体的中标价格信息:

2024年,GE医疗的LOGIQ Fortis Pro超声设备的单台中标价格范围大致在135.5万元到243.8万元之间,具体价格因采购单位、地区和采购数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在本次河北集采项目中,LOGIQ Fortis Pro超声设备的单台中标价格为43.8万,仅为2024年中标价的17%-32%。因此,在超声设备集中采购中,国内龙头与国际巨头均难逃大幅降价的宿命。无论企业规模与影响力如何,在集采的竞价机制下,均面临价格被大幅压缩的现实。这一现象凸显了集采在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公共资源使用效率方面的强大作用,同时也对制造商的市场策略与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02

超声是集采节资的“深水区”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超声影像设备已在多个地区启动了集中采购。例如,海南卫健委公布的超声设备集中采购项目、安阳市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集中采购项目,以及厦门的台式彩超统一招标分批签约采购项目等。集采所涉及的超声设备种类繁多,包括高端全身超声设备、高端妇产超声机、心脏超声机、便携式超声机以及掌上超声等多个品类。


在超声设备的采购竞争中,国产与外资品牌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例如,在海南的集采中,国产厂商迈瑞、东软医疗、思多科脱颖而出,成为最大赢家,而外资品牌GE医疗也凭借心脏超声机成功中标;在厦门的集采中,GE医疗、飞利浦医疗等外资品牌,以及迈瑞医疗等国产品牌均有所斩获。


整体来看,超声设备在集采中的降价幅度颇为显著。以海南卫健委公布的超声设备集中采购项目为例,总预算为1.9亿元的200套设备,最终以1.19亿元完成招标,降价幅度高达37%;在厦门的台式彩超统一招标分批签约采购项目中,迈瑞医疗面向基层市场的ConsonaNova台式超声中标,其中标价格较预算价格降低了79.8%。在今年一月份的贵州集采中,迈瑞旗下的Consona N9T超声诊断仪单台设备的中标价仅为21万元,相较于预算价格,节资率高达91.25%。


此次“9480万预算,3099万中标”似乎进一步印证了在所有影像产品的集采中,超声影像诊断设备领域是采购节资的“深水区”。在激烈的竞争中,无论是国产龙头还是国际巨头遭遇“双杀”,以价换量似乎已经是不可避免。


影像产品,尤其是高端影像产品,其研发与临床研究成本占据产品总价的相当大比例。然而,在当前集采政策下,产品价格普遍降幅达到60-70%,这不禁引发业界对于企业利润空间的担忧。


面对如此大幅度的降价,企业是否能够保留足够的利润来支持后续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毕竟,研发创新是医疗器械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利润则是支撑这一动力的重要源泉。


因此,在集采政策推进的同时,如何平衡价格降低与企业研发创新的需求,成为了摆在医疗器械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未来,企业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成本结构、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努力在集采降价与研发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医疗设备集采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预算价格与实际中标价格之间的差距似乎正在逐渐扩大。这一变化引发了业界的广泛讨论,不禁让人质疑:制定集采预算的意义究竟何在?


在财经领域,预算作为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的重要工具,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然而,在医疗设备集采中,预算与实际价格的脱节可能导致资源错配。因此,业界呼吁相关部门应重新审视医疗设备集采预算的制定机制,确保其能够真实反映市场需求和价格水平,从而为采购双方提供一个更加合理的交易环境。

相关阅读

更多
  • 强强联手!富士推出首个手持式超高频3D 超声设备

    2022-02-28

  • 北美首个临床订单,联影“史上最强PET/CT”安装

    2022-05-23

  • 世界首个白内障手术机器人,获3.7亿投资

    2022-07-27

  • 德国制造了世界最大医疗设备,重670吨四层楼高!

    2019-10-30

  • 北航教授亲自挂帅,中国眼科手术机器人

    2022-08-17

  • 地表最强!11.7T磁共振首张图像来了

    2021-12-19

评论

请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