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8
来源:器械之家
来源:器械之家
2025-09-08
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近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广东省县域医共体医疗设备更新项目(原中央苏区)——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64排CT)结果公告》。公告显示,联影医疗的uCT760以1526万元的总价中标7套设备,每套中标单价218万元。据悉,本次招标预算总金额为5250万元 。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招标中,广东省中科进出口有限公司、广州市瑞鑫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前海康联医疗服务有限公司三家供应商,因投标报价被判定为 “异常低价”,未能通过审查。
据了解,根据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在相关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开展推动解决政府采购异常低价问题试点工作的通知》,评审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评审委员会应当启动异常低价投标(响应)审查程序:
投标(响应)报价低于全部通过符合性审查供应商投标(响应)报价平均值的 50%、低于通过符合性审查且报价次低供应商投标(响应)报价的 50%、低于采购项目最高限价的 45%,或其他被判定为报价过低影响产品质量及诚信履约可能性的情形时,必须启动异常低价投标(响应)审查程序。
虽然此次招标并未详细披露这三家供应商具体触及的判定标准,但 “异常低价” 未通过审查意味着,在以218万元的单价中标的情况下,上述三家供应商的报价还低于这一价格。
01
64排CT招投标频繁
价格存在一定差异性
CT作为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医学影像设备之一,利用X射线的原理和计算机技术,对人体进行影像重建,能够清晰地显示出人体内部骨骼、器官和血管等结构。目前广泛应用于心脏、脑部、胸部、腹部和骨骼等部位的影像检查,具有非常高的诊断精度和安全性。
受医疗设备更新大潮推动,2025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招投标整体市场规模超800亿元,同比增长62.75%。其中,医学影像设备公开招中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94.37%。
具体到CT设备,据比地招标网统计,2025年1-6月,CT设备招投标市场有905家采购单位,723家中标单位,中标设备数量达1715套,中标总金额约90.40亿元。
64排CT座位基层市场的主流设备,进入 2025 年,64 排 CT 在各地医疗机构采购项目中频繁现身。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64排CT的中标价格集中在218万元至239.8万元区间,不同品牌和项目存在一定差异:
▪ 广东省县域医共体集采:
联影医疗UCT760中标价格为218万元/套(7台,总价1526万元),质保期3年。
▪ 安徽省县域医共体集采:
联影医疗UCT760中标价格为226万元/套(部分标段)。
▪ 河南省县域医共体集采:
联影医疗UCT760中标价格为218万元/套(31台);安科ANATOM P428中标价格为239.8万元/套(11台);东软医疗NEUVIZ 128中标价格为230万元/套(10台)。
部分64排CT中标情况
02
“低价中标”被摒弃、整治
从上述中标案例可看出,64 排 CT 的中标价格因地区、医院需求及配套服务等因素呈现出一定差异。这也表明,随着技术创新已成为 CT 市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低价者得天下”已经被市场摒弃,随之而来的是市场对设备技术、质量及服务综合考量后的价值判断。
随着大型医疗设备更新的持续推进,大型医疗设备的价格变动也备受关注,2024 年到 2025 年间,CT、MRI、PET/CT等设备价格出现了显著变化。
但与此同时,国家及地方密集出台政策规范政府采购。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要求遏制“超低价”中标,财政部在试点地区对异常低价项目启动彻查机制。
地方层面,湖南省、浙江省、江西省等地加大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力度,通过大数据分析、行为预警等手段精准筛查围标串标线索。甘肃、内蒙古、江苏省、河北省等多地相继开展检查行动,大型医疗设备采购、检查价格的专项治理行动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
此前,在贵州省成功开标全国首个以数字化医用耗材为标的的省级带量采购项目中,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黄华波也曾指出,要摒弃“价低者得天下”的旧逻辑,推动集采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
作为医学影像设备市场最大的细分领域),CT设备通过X射线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能够清晰呈现人体骨骼、器官及血管结构,在肿瘤筛查、急诊诊断、慢性病管理等临床场景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中国作为全球CT市场的核心力量,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56%,其发展动态直接影响全球医疗设备产业格局。
具体来看,中国CT市场呈现显著的技术分层特征,64排以下机型凭借成本优势与操作便捷性,成为基层医疗机构的主力机型,支撑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覆盖9亿人口)的影像诊断需求;而64排及以上高端机型(如128排、640层CT)因具备更高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在心脏成像、早期肿瘤检测等高端诊断领域需求旺盛,近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2024年采购占比已提升至23.7%。
而广东省此次招标结果也为医疗器械行业释放了明确信号:在集采常态化背景下,行业对合理价格与产品质量的重视,以及市场在技术创新、国产替代等趋势推动下的深刻变革。
那么,在转向技术驱动与价值竞争的过程中,未来国产厂商在以基层市场为突破口的发展过程中,又如何警惕“低价内卷”的陷阱?器械之家将持续关注。
请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