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一周工作3天,每天4小时的日子要来了?“AI医生”脑疾病诊断特异性已达95%

2019-09-02

  

AI

     

来源:器械之家

来源:器械之家

2019-09-02

  

AI

     

一周工作3天,每天4小时的日子要来了?“AI医生”脑疾病诊断特异性已达95%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号楼8楼,脑疾病患者仅需挂一个智能门诊专病号,就诊时可同时接受专科医生和免费的“AI医生”诊疗。记者近日了解到,中山医院推出的全国首家 “脑疾病智能诊疗门诊”已正式向公众开放,在探索脑疾病人工智能(AI)的临床应用方面迈出第一步。



专家介绍,人工智能辅助技术能帮助神经科医生从步态、语言、认知功能以及影像学表现几个方面全面评估病人的脑功能,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脑疾病临床治疗上跨进了一大步,是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智慧医疗创新模式的全新尝试。


AI医生是一个集合了深度摄像头、智能化认知评估、语言评估、以及影像处理模块的“机器医生”,通过自动获取分析病人行走时的步态特征、读取病人的面部表情和语音,分析言语复述情况,以判断出是否存在脑功能障碍,同时还能对影像学的结果进行智能化判读。
以“腔隙性脑梗塞”或者“缺血灶”的诊断为例,许多老年患者经常会在做完CT或者磁共振的报告上看到这样的诊断。那么这个病变严不严重,会对患者有什么影响呢?智能影像系统能够准确迅速地得出病灶的体积、所在的位置,并且判断严重程度,从而帮助医生做出诊疗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许多脑部病灶、特征性的影像表现、随访判断变化程度,用人眼观察和评估有很大不确定性。而人工智能则可以通过对数十万的数据影像进行分析学习,定位标记病灶。


在AI的帮助下,通过智能化的定量神经系统功能评估及辅助检查解读,医生能缩短评估时间和减少个体间的评估差异,利用大数据算法进行人工智能临床决策,在疾病的早期起到积极预防、建立个体化诊疗方案的作用。
中山医院神经内科汪昕教授表示,智能医生有助于定量化神经系统疾病体征及影像表现,提高医疗质量均等性。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AI医生目前诊断特异性已经达95%。随着技术进步,AI医生将不断提高智能化方案,更好为病人服务。


近年来,在新一代智慧医院的建设上,中山医院以医院专职团队为主导,融合利用大学研究院和科技公司技术优势,在真实场景中“沉浸式”的研发人工智能应用,形成了临床医生、AI算法工程师、大数据工程师等人员紧密合作的“团组模式”,有效应对了医疗AI应用中复合型人才缺乏、高质量数据集缺乏、真实场景结合不紧密等瓶颈问题。
全院梳理的近90个人工智能临床应用,正在开发推进中,部分初见成效。除“脑疾病智能诊疗门诊”外,肝肿瘤人工智能应用系统、胰岛素治疗方案推荐平台等,这种基于临床需求而研发的人工智能应用模式和应用场景,被认为将大大地帮助临床医生提升诊治能力,提高科创水平,进一步推动医院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发展。

END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相关阅读

更多
  • 迈向“骨科2.0”!美敦力脊柱机器人有大动作

    2022-01-15

  • 第四款!睿米®RM-50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

    2022-02-07

  • 全国首个!诊疗一体化血管介入机器人来了

    2022-01-15

  • 国内唯一冠脉AI进入三类证创新通道,规模化商业落地破晓

    2019-11-12

  • 盘点2019年全球医疗设计卓越奖(MDEA)的九大“金奖得主”

    2019-06-19

  • 康复机器人商业化在国外是一条好走的路吗?

    2019-10-28

评论

请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