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救命神器,中国市场何时铺开?

2019-09-09

     

来源:器械之家

来源:器械之家

2019-09-09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救命神器,中国市场何时铺开?



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如果身边的人不能及时施救,患者4分钟以后的存活率将急剧下降,大脑也将遭受不可逆的损伤。

发生心脏骤停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想象一下,如果你身边的人突然出现这样的状况,在这黄金四分钟内,你会怎么做?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无疑是立刻拨打120,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在救护车到达现场之前,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此时如果你身边恰好安置了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将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心脏骤停患者。


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一个关乎性命的“小箱子”



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电击器、自动除颤器、心脏除颤器及傻瓜电击器等,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与医院中专业除颤器不同的是,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只需要短期的教学即可会使用。



释放电流前通过电极片检测心率是否符合使用条件(图片来源:网络)

 机器本身会自动判读心电图然后决定是否需要电击。全自动的机型甚至只要求施救者替病患贴上电击贴片后,它即可自己判断并产生电击。半自动机型则会提醒施救者去按下电击钮。在大部份的场合施救者即使误按了电击钮,机器也不会作出电击,有些机型更可使用在儿童身上(低于25公斤或小于8岁),但一般必须选择儿童专用的电极贴片。



AED设备说明图(图片来源:网络) 


AED设备使用起来很方便,只需简单的五个步骤:
1. 开启AED,打开AED的盖子,依据视觉和声音的提示操作(有些型号需要先按下电源)。2. 给患者贴电极,在患者胸部适当的位置上,紧密地贴上电极(通常而言,两块电极板分别贴在右胸上部和左胸左乳头外侧,具体位置可以参考AED机壳上的图样和电极板上的图片说明)。3. 将电极板插头插入AED主机插孔。4. 开始分析心律,在必要时除颤,按下“分析”键(有些型号在插入电极板后会发出语音提示,并自动开始分析心率,在此过程中请不要接触患者,即使是轻微的触动都有可能影响AED的分析),AED将会开始分析心率。分析完毕后,AED将会发出是否进行除颤的建议,当有除颤指征时,不要与患者接触,同时告诉附近的其他任何人远离患者,由操作者按下“放电”键除颤。5. 一次除颤后未恢复有效灌注心律,进行5个周期CPR(心肺复苏术)。除颤结束后,AED会再次分析心律,如未恢复有效灌注心律,操作者应进行5个周期CPR,然后再次分析心律,除颤,CPR,反复至急救人员到来。


二、主要玩家




飞利浦HeartStar FRX、HeartStart OnSite智能救心宝(图片来源:网络)

 飞利浦HeartStart OnSite智能救心宝产品重量、体积最小,进入中国最早(2014年),全球知名度最高,占有率最高,电极片设计简便,经验丰富,专业论文及专利非常多。该AED没有可视屏幕,而是通过语音提示指导操作。 飞利浦HeartStar FRX整机重量小于等于1.5kg,尺寸小于6 x 18 x 22cm,智能除颤电极提前预置在AED中,开机后无需再连接电极到机器上。同时配有成人、儿童/婴儿通用电极。




美敦力-菲康旗下AED产品(图片来源:网络)

 菲康品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时,与世界医疗产品巨头美敦力合并,自此菲康成为美敦力的一个业务部门。2012年由于双方合作理念的差异,菲康又从美敦力品牌中独立出来,2013年菲康作为独立品牌再一次回到世界医疗行业内运营。从1955年菲康品牌创立至今,该公司一直只专注急救除颤领域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菲康Lifepak CR Plus全自动体外除颤仪采用傻瓜式设计,紧急情况下只需取出电极片贴到病人指定身体部位(粘贴部位在电极片及机器上有简单形象的图片标识,简单方便)即可自动识别分析病人生命体征,如仪器分析判定需要除颤会自动启动除颤,并伴有语音提示,为非专业医护人员提供放心快捷有效的急救工具。



卓尔公司旗下的ZOLL AED Plus公共除颤设备(图片来源:网络)

 卓尔是世界急救复苏领导者,总部位于美国马塞诸塞州,专业致力于开发和销售医疗设备和软件解决方案。卓尔的AED Plus 配备 了Real CPR Help®(实时按压反馈),是一款具有心肺复苏反馈工具,能够监测心肺复苏质量并为胸外按压深度和速率提供实时反馈的AED,具备语音和文字提示功能。



日本光电旗下AED产品(2150K系列及最新的3100系列)(图片来源:日本光电官网) 

日本光电成立于1951年,产品涵盖了心电、监护、神经电生理、急救、临床检验、实验室设备、临床信息系统以及家庭医疗保健等诸多领域。自1990年至2008年,日本光电陆续在中国设立了三家分公司:上海光电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美荻特光电医疗软件(上海)有限公司和尼虹光电贸易(上海)有限公司。2012年7月1日,为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向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日本光电整合三家公司的资源,成立了全新的上海光电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2150K系列产品标语为“只需三步,即可挽救一条生命”。第一步打开盖子,立刻有语音提示,指导救援人员如何施救。第二部只需将撕开衬垫后的电极片粘贴到患者身上(不需要区分左右电极)。第三步按下电击按钮进行电击即可。
而该公司最新的3100与2150K系列相比,前者体积减小40%,重量减轻15%,电极带有彩色图解,可以高效指导救援人员将电极粘贴至正确位置。



迈瑞医疗旗下AED产品,型号:BeneHeart D1(图片来源:网络)
在迈瑞成功研制出AED之前,世界上制造AED的公司主要有美国的菲康、ZOLL和荷兰的飞利浦。迈瑞产品投放市场前,中国市场上的AED几乎全部由这三家公司所垄断。当时,每台AED价格在4万元以上。为填补AED技术的国内空白,国家科技部将AED项目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落户迈瑞公司。迈瑞的加入,使得每台AED的价格从4万元下降到了2万元,极大地改变了AED的市场格局。
迈瑞医疗旗下的BeneHeart D1是配有可视7寸大屏,易于指导,一键切换中英文语音,一键切换成人/儿童模式等先进功能,适用性强,数据导出方便全面。


三、美、日等发达国家公共急救意识强,急救设施配置完善,AED进入中国13年,仍难觅踪影


日本AED分布图(图片来源:网络)

我国央视关于AED的相关报道(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日本、瑞士、德国等国,公共场所AED配置率高,连大巴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都有设置,AED有定位和报警系统。同时每年还有专项基金用于实施公众除颤计划,鼓励接受培训的非专业大众能随时使用AED急救,实现了民众急救知识的高度普及,一般中小学生都有相关的急救培训。 截至2015年,全球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产值约为9.5亿美元。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便携除颤市场尚未真正启动,国内市场规模在2010年仅有约1亿元,而我国约有房颤病人800万~1100万名,每年大约有100多万病人死于心脏骤停,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数据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据有关资料统计,各国每10万人配有AED的数量:日本235台、美国317台、澳大利亚44.5台、英国25.6台、德国17.6台、香港地区10台。而中国每10万人的AED数量,约0.2台,趋近于零。


深圳宝安机场航站楼AED设备(图片来源:网络)
我国公众医疗设备AED配置率非常低,目前公共场所仅有部分机场、车站、市民中心有配置,且配置的AED后期缺乏有效管理导致被闲置,很多AED成了“摆设”。以北京为例,虽然从2006年就开始在首都机场等公共场所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但截至目前(2019年1月,央视统计)全市公共场所配备的数量仅维持在两三百台的规模。
虽然目前我们还很难在地铁站、车站等公共场所看见AED的身影,但庆幸的是,我们从民间到政府正在逐步推进公共除颤计划。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航站楼AED设备(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中国在应急救护方面,面临的尴尬是:比起“不会救”,更大的问题在于“不敢救”。记者调查发现:一是配置AED的城市和公共场所不多,二是即使配置了,也存在没人敢用的尴尬。要想推广AED,不仅仅是配置AED设备的数量问题,更重要的是配套的公众培训,让更多的人“会用”。而“敢用”的问题,则需要政府推动,扫清法律障碍,让见义勇为的急救不再尴尬。
1. 配置方面近年来我国在主要城市的大型交通枢纽(车站、机场等)及人流密集型场所陆续开展AED配置工作。上海市是我国目前公共场所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数量最多的城市,总数约为1200台,占全国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数量的一半左右;海口美兰机场AED15台;杭州公共场所配置15台;深圳机场在2016年陆续配置AED85台。


微信搜索AED显示上海市AED配置分布(图片来源:网络)
2. 技术层面目前“AED地图”的发布是“互联网+急救”迈出的第一步。通过将精准的地图位置纳入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探索构建立体化的城市院前急救信息系统。2016年12月,腾讯公司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数据合作伙伴“远盟康健”、“第一反应”、“心唤醒基金”共同发布“AED地图”服务。2017年4月,百度地图与“第一反应”机构合作,正式上线百度AED地图,接入包括北京、上海、成都等13个城市的376个AED地点。


201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图片来源:网络)

 3. 法律层面为了免除急救人员的后顾之忧,营造良好的公众急救氛围,欧美等发达国家基本都制定了公众急救免责的法规。2017年前,国内只有杭州、深圳、上海等少数几个城市颁布了地方管理条例,规定现场救护的行为不担法律责任。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其中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救助行为造成的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条款几经修改,最终不再区分救助人是否有“重大过失”,只要见义勇为一律不担责。这一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规则,被称作“好人法”,其用意是鼓励善意救助伤病的高尚行为。 AED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正逐步走进公众视野,开始在中国公共场所扮演急救重要角色。但同时,在急救常识和技能培训等方面,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因而造成AED沦为摆设。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提供的数据,2011-2015年全国接受红十字会系统救护培训的人员1900万人,进而推算出我国群众性救护培训的普及率达到1.5%左右。实际上,群众受过急救培训的比例还不到1%,市民的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相对匮乏,极大限制了院前急救的抢救成功率。
因此,推进AED配置和增强群众急救意识这两方面应该同步进行,二者缺一不可。AED的推广,不是一件“砸钱”就可以实现的工作,需要群众从意识上接受,“会用”、“敢用”AED等急救设备。 总结 中国心脏猝死的人数每年约55万,每日至少1500人心脏骤停位居全球之冠。其中不足1%的人成功获救,仅仅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公众心肺复苏技能的普及和公共场所AED覆盖率这两大因素决定了生死的差距。遗憾的是,AED进入中国13年,普及率仍较低,现行一系列政策正在加快AED在各大主要交通枢纽的布置。 多年来,AED一直依赖进口,飞利浦、日本光电、卓尔等AED设备领先企业占据了中国近80%市场。受迫于进口产品的高价格高,导致我国在AED的花费上成本高昂、普及上举步维艰。要加快AED的普及范围,打破进口产品高价格的垄断势在必行。在AED国产化的进程中,以迈瑞为首的诸多中国企业坚持自主创新、一直在AED技术上寻求突破。迈瑞医疗目前在中国AED市场占到了20%以上的份额,而且已将产品销售到了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关阅读

更多
  • 【器械专访】美国菲康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赵若辉

    2015-11-09

  • 医械巨头雅培Ellipse除颤器被一级召回

    2019-08-20

  • AED——你必须学会的救命神器!

    2017-10-19

  • 急救新风口?跑赢救护车的无人机AED

    2022-01-21

  • 精准智能:迈瑞医疗无创呼吸机新品全面上市

    2022-06-02

  • 二级!飞利浦主动召回33982台病人监护仪、2650台心电图机!

    2019-01-17

评论

请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