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华夏基石最新发布IVD上市企业发展白皮书!

2019-11-04

  

IVD

        

来源:器械之家

来源:器械之家

2019-11-04

  

IVD

        

华夏基石最新发布IVD上市企业发展白皮书!

 


整理:体外诊断网


最近小编收到了一份很“重磅”的体外诊断行业发展白皮书,内容非常实用、完整、更新及时、对各位体外诊断从业者的未来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今天分享给大家。


这份白皮书的出品人不是券商类机构,而是中国目前非常专业的研究型咨询机构之一——华夏基石,本文是华夏基石多位产业专家耗时多月研究、整理、撰文拟写的IVD行业研究报告,目的是为成长性企业提供加速以及参考服务,非常难得。

 从目录上看,白皮书包含体外诊断行业分析、IVD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以及IVD行业发展洞察等内容,其中每个章节都有大量图表、数据及分析报告,小编觉得,这份报告对于IVD人了解行业,做规划和布局是非常有帮助的。



前言: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近40年高速发展,产品种类逐渐齐全、质量标准稳步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完善,目前正朝着国产化、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目前已有67家医疗器械企业在A股和港股上市。这些优质的上市公司是龙头企业的集合,也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这个群体一定程度上代表行业的发展现状、繁荣程度和市场格局。华夏基石产业服务集团在宏观产业发展环境的基础上,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对这些医疗器械上市公司进行深入研究,将按照细分领域陆续发布中国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发展白皮书系列报告,本篇是第一篇-体外诊断篇。

 

体外诊断(IVD)是医疗器械行业中占比约11%的重要细分领域,行业增速也达18%左右。由于我国生物技术和光电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体外诊断技术创新非常活跃,受到一级和二级资本市场的青睐。近年体外诊断企业密集登录资本市场,目前已有21家以研发生产为主和4家以流通服务为主的IVD在A股和港股上市,另有5家IVD企业在科创板递交招股说明书,其中1家已上市,3家已过会即将上市。本报告主要以21家研发生产型IVD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多维度的系统深入分析,内容包括4个部分:


●中国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概述:包括了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细分领域占比,细分领域上市公司图谱,上市板块分布,上市地域分布,上市时间分布,市值分布,上市公司营收和利润总额及增速的分布,上市公司研发销售费用占比和排队IPO的公司基本情况。


●体外诊断行业分析:包括了产业发展历程,产品分类,上下游产业链分析,总体市场规模和格局,生化、免疫、分子、 POCT细分领域规模和格局、产业驱动因素,产业发展机会和技术生命周期,宏观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


●中国体外诊断上市公司研究:包括了IVD上市公司简介,创始人基本情况,上市公司涉及的产品与服务分部图谱,产品技术图谱,产品注册证书数量,研发投入情况,知识产权情况,销售费用、模式、策略和区域分布情况,资本运作情况,营收和利润情况,毛利、净利、周转率和投资回报率情况。


●体外诊断行业发展洞察:在前面3部分内容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IVD上市公司的6大特点,6大关键竞争要素,面临的5大挑战,技术发展7大趋势,产业发展4大趋势及发展路线导航。


一、中国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概述


1、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发展,民众支付能力的提升,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健康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5304亿元,同比增长19.86%,预计未来5年将继续保持15%以上年复合增速,远高于国内GDP增速。医疗设备市场是中国医疗器械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 56.80%;其次为高值医用耗材市场,占比 19.72%,IVD占比约11%。


 

2、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涌现了一批优质上市公司


总体来看,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仍呈现规模小、分布散的状态,但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目前已有67家医疗器械企业在A股和港股上市,其中体外诊断21家、医用医疗设备11家、家用医疗设备3家、高值耗材13家、低值耗材10家、制药装备6家、流通服务4家。但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领域尚待突破。


 

3、中国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区域分布集中分布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医疗器械市场的消费区域分布与区域的医疗条件、人们生活水平密切相关。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A股和港股的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唐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分省市来看统计数据显示广东、江苏、浙江等六省市的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已经占到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二。

 

4、研发投入显著加大但总量依然不足


近年我国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和人员占比持续增长,反映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进程对国内企业的研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行业逐步由销售驱动,转向研发和销售双轮驱动。但总量依然不足,2018年我国所有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公司的研发投入总和为65.5亿元人民币,不及1家跨国公司投入。(美敦力在2018年研发总投入为22.53亿美元)



二、体外诊断行业分析


1、我国IVD产业起步晚,国内企业奋起追赶


我国IVD产业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兴起,晚于欧美发达国家,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经历过90年代的无序竞争的整顿后,行业发展步入快速规范发展的轨道。目前国内已涌现一批初具竞争力的企业,如迈瑞医疗,安图生物、迈克生物等,但国内企业技术水平仍与国际领先巨头有较大差距。

 

2、产业链上游仍待突破

IVD行业的上游:核心零部件(加样针、鞘流池、激光器)、抗原、抗体、酶等原材料技术难度大,属于产业链中的核心利润环节。目前,我国IVD企业所需的主要的原材料对国外进口依赖度强,国产产品在性能以及品质稳定性上与国外尚存较大差距。


IVD行业的中游环节:主要是对原材料进行组装,生产出体外诊断试剂的过程,类似于电子芯片产业中的封装环节。与上游相比,中游产业比较成熟,国外厂商依靠品牌、市场和渠道优势,依然占据主要国内外主要市场份额。国内生产厂家众多,行业市场集中度不高;价格波动不大,企业盈利能力稳定;市场供应充足,产品同质化严重。


IVD行业下游主要是流通环节:IVD生产企业可以选择自建渠道、通过专业经销商或与产业链上大额营销单位(如体外诊断仪器生产商)进行优势互补来销售其产品。中游生产企业往往需要强势经销商帮助推销攻关,故具有渠道优势的经销商或营销单位非常强势。

 

3、行业增长快,长期发展动力充足


中国IVD行业的增长速度约18%,远高于全球不到5%增速的水平。同时未来发展动力充足,随着老龄化、城镇化、医保支付能力增强、分级诊疗、保健意识增强等需求端因素的推动,以及技术进步升级、新项目临床开展、原辅料自给升级等供给端能力的提升,中国IVD未来5-10年,仍将保持15%以上的年复合增速。

 


4、外资占比大,国内企业多为小散


在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都呈现“5+x”的市场格局,五大国际巨头罗氏、西门子、丹纳赫、雅培、赛默飞占比在50%以上。仅罗氏一家企业占比约20%。国内企业呈现“小和散”的状态,国内仅10家左右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比超1%,占比最大的迈瑞医疗约为3.5%。且国内企业在相对低端的生化诊断领域占比较高。在化学发光和POCT这些中高端技术方面具有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5、细分领域发展分化明显


随着IVD产业技术升级,中国市场IVD不同细分领域发展有较大差异,生化和免疫诊断中的酶联免疫等低端产品增速低,而化学发光, POCT和分子诊断等高技术产品维持高增速。


三、中国体外诊断上市公司研究

1、技术进步推动了我国IVD企业上市进程加快


我国共21家体外诊断上市企业,另外5家公司提交科创板招股书,其中1家已上市,3家已过会,是医疗器械行业上市公司占比最多的细分领域,其原因是我国IVD产业的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其市场空间广阔且保持高速增长,为企业高速成长提供了基础。IVD企业上市的进程近年明显加快。


 

2、IVD上市公司大多逐渐由检测试剂生产商向体外诊断全产业链转型


我国IVD上市公司多数由体外诊断试剂的集成创新和国外诊断产品代理起家,业务布局逐渐向原料生产、试剂和仪器研发、检测服务上下游延伸。达安基因、三诺生物、美康生物和凯普生物业务生态已发展成为生产、研发和检测服务全产业链综合型方案解决商。IVD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通过投资并购纷纷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迈瑞医疗、安图生物、万孚生物等逐渐攻克了上游原材料环节,下游延伸“制造+服务”成为未来IVD企业发展壮大的方向。

 

3、多数IVD上市公司的诊断试剂由单一技术领域拓展至全品类


体外诊断细分领域较多、单一技术领域的市场天花板有限,因此多数企业利用自身原有的优势将单一产品做到具备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在某一细分领域形成优势之后进行横向扩张,开展产品多元化布局,借助原有产品领域渠道优势深根细作补充产品线,打造综合性平台来壮大发展规模。单个企业的检测品类必须要齐全,才能满足客户打包采购的实际需求,因此发展多线业务,完善品类成为重要扩张战略。早期上市的体外诊断企业多数都由生化诊断起步,逐渐向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进行技术升级。


 

4、IVD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增长较快但总量仍不足


我国IVD上市公司研发费用逐年上升,2018年达到19.5亿元。研发费用营收比、研发人员占比总体上也呈上涨趋势,反映了我国IVD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但相较于IVD国际巨头仍显不足(罗氏、西门子医疗、雅培和丹纳赫2018年IVD研发投入均超10亿美元)。


我国各家IVD上市公司在过去5年的研发经费额度绝大部分为加大趋势,仅科华生物和达安基因呈现小幅下降。龙头企业研发投入经费较多,2018年国内研发投入经费超2亿元的企业为安图生物和华大基因(迈瑞医疗未单独披露IVD研发经费,预计超2亿元),研发投入超1亿元的企业有10家(包括迈瑞医疗)。

 

5、我国IVD上市公司销售费用占比呈上升趋势


近年,我国IVD上市公司销售费用和销售费用/营业收入从2014年15.5%逐年上涨至2017年的19%,在“两票制”政策的推动下,2018年销售费用营收比略有下滑。与我国医药公司“轻研发、重销售” 动辄50%甚至60%的销售费用营收比相比,占比相对较低。多数企业经销为主,直销为辅。不同类型企业销售费用占比差异巨大,传统生化诊断企业利德曼、九强生物、美康生物等历年销售费用营收占比基本低于15%,其他企业大都维持在15%到23%之间,而艾德生物和凯普生物两家分子诊断企业由于采取直销方式,销售费用为40%。

 

6、并购活动显著加强


并购是IVD企业进行外延式业务发展的重要途径。IVD上市公司近年并购较活跃,21家上市企业,有13家参与到IVD企业并购中,这13家上市公司包括科华生物、利德曼、三诺生物、博晖创新、迪瑞医疗、九强生物、迈克生物、万孚生物、凯普生物、华大基因、艾德生物、基蛋生物、安图生物。通过并购获取重要技术平台或销售渠道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还有上市公司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开展资本运作,九强生物引入了在生物医药领域有丰富投资经验的华盖资本;科华生物引入了境外成熟资本运作机构方源资本;利德曼引入了广州国资。


 

7、不同细分领域企业营收和利润增长明显分化


生化诊断和酶联免疫领域企业增长慢,如中生北控、九强生物、利德曼等企业增速相对缓慢,近几年营收增长乏力。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分子诊断以及POCT领域企业增长较快,如万孚生物、艾德生物、基蛋生物、透景生命等企业近几年来迅猛增长。IVD行业竞争越发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随着产业链终端的医院对产品质量要求提高,行业马太效应将更显著。①龙头企业相对过硬的产品质量以及品牌优势更能满足医院的采购需求;②龙头企业通过巨大的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和市场培育,通过搭建一体化诊疗服务平台,形成产业联动,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增长驱动力;③龙头企业借力资本市场获得更多资源,头部效应促使龙头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更为凸显。

 

四、体外诊断行业发展洞察


1、中国体外诊断上市公司发展六大特点


目前国内IVD各细分领域领先企业正积极进行多元化发展,主要有以下六个发展特点:


(1)、试剂全品类拓展。细分领域具有一定技术积累的企业依托已形成的单个技术平台竞争优势向体外诊断的其他细分领域渗透,丰富产品种类。


(2)、从试剂扩展到仪器。我国IVD企业基本上都由检测试剂起步,积累渠道,市场和资金资源,达到一定体量后再进行检测仪器研发,以增强市场竞争实力。


(3)、攻占技术制高点。龙头企业向占据技术高点的生化免疫级联和自动化流水线系统发起挑战。国内龙头化学发光企业积极布局,安图生物和迈瑞医疗已取得突破发布相关产品,透景生命和迈克生物也正在研发布局。


(4)、制造业拓展到服务业。企业探索延伸产业链条至下游服务端的第三方检验实验室。艾德生物和凯普生物,通过掌握核心技术优势,在高端检测项目领域提供优质专科特检服务,该部分技术壁垒较高,医院外包意愿强。


(5)、检验科整体打包。老牌生化试剂上市公司开展实验室整体服务,加入了整体打包阵营。通过整体打包不仅可以短期快速提升业绩,同时还可以来掌握二三级医院流水线和级联的渠道资源以及为未来其它产品线打下渠道基础。


(6)、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随着国内领先企业全球竞争能力逐渐加强,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以加强国际化。特别是分子诊断和POCT上市公司,其海外市场也逐渐由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它地区中的发展中国家向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地区的高端市场拓展。

 

2、中国体外诊断上市公司发展六大关键竞争要素


国内IVD上市公司已涌现一批业绩持续增长的优秀公司,具备了较强的竞争能力,其发展关键竞争要素包括:


(1)、创新研发能力。IVD行业核心价值在于准确、快速、低成本的获取临床诊断信息。持续的研发资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产品管线与迭代能力。IVD产业技术进步较快,而产品持续升级迭代能力可以消化部分价格压力。新产品3-5年后将面临的增速迅速放缓也需要进一步的技术升级。


(3)、营销能力。IVD产品的专业性较强,所以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市场开拓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覆盖区域广泛的营销网络有利于企业快速占领市场。


(4)、资金实力和资本运作能力。IVD业态决定了并购整合是实现壮大的必由之路。从外资IVD巨头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基于自身核心资源与产业链的不断的外延式并购,整合产业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5)、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国内龙头企业已开始由检验产品提供商的定位转变为检验实验室自动化与整体解决方案商的方向迈进。也有企业探索将医学检验数字化,开展大数据的疾病控制与管理服务。


(6)、人才激励与机制创新能力。上市公司在人才激励方面可采用限制性股权激励、事业合伙人制度等多种方式提升核心技术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于外部代理商销售渠道也可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共担、共创和共享的外部事业合伙人模式。

 

3、中国体外诊断产业发展面临的五大挑战


我国IVD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上市公司。但要出现国际领先公司,仍然存在不少挑战。主要包括:


(1)、IVD企业分规模较小,高端产品和市场多数被跨国企业垄断。国内IVD企业没有一家营收规模超50亿元人民币。同时高附加值的诊断产品上,进口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在三级甲等医院等高端医疗市场中,进口产品占有率也超80%。


(2)、IVD行业普遍存在产品同质化、对上下游掌控力呈下降趋势,竞争激烈程度还将加剧。我国IVD领域参与者数量众多、行业竞争激烈,特别是在医保控费背景下,同质化的产品及商业模式,将导致行业竞争愈加激烈。


(3)、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与跨国大公司相比,我国IVD领域投入的研发费用严重不足,2018年我国IVD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没有1家超过3亿元人民币(迈瑞医疗未单独披露IVD研发投入) 。


(4)、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技术产品尚处于跟访阶段。而我国IVD技术的原始创新严重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缺乏原创性的新型诊断生物标记物,导致难以形成基于新原理、新方法的原创性技术和产品。


(5)、产业链上游的关键技术与核心元器件依赖进口。我国IVD产业在关键技术方面,由于自动化、智能化、快速精准技术的相对落后,导致新兴应用领域的拓展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

 

4、中国体外诊断技术演进七大趋势


未来IVD产业的竞争将是医学实验室空间、检验人员时间和患者友好程度的竞争。技术的演进趋势将围绕节省空间和时间、提升效益和减少患者创伤这些方面的需求进行创新,将体现在以下几个趋势:


(1)、普通设备小型化:未来体外诊断仪器将朝着快速、简单的小型化方向发展,能够满足医疗机构快速有效、基层机构及家庭简单普及的需求。设备的小型、便携化和POCT化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形成协同,将促进IVD检测设备在疾病管理中发挥作用。


(2)、大型设备自动化:未来医院检验室的大型诊断设备将朝着高集成及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满足大型医疗机构的需求。由于国内病人的过度集中于优质的大型三级医院,高速分析仪器是大型医院的刚需。


(3)试剂开发系列化:体外诊断的产品向系列化发展,从疾病预防、早期筛查到临床诊断再到疗效检测最后到预后判断。不再局限于临床诊断,开始向上下游不断扩展,形成系列产品。如针对孕妇群体的孕前检查、孕期检查、后期检测等。


(4)诊断数据信息化:检验医学的与互联网“云健康”、“大数据”等概念的结合,未来将可以通过诊断数据的数字化,实现乡镇、省城的一体化,进而实现数据共享,实现个人检验数据的取用,信息化也是未来重要趋势。


(5)诊断方式微创化:无创检测可以减少检测对象的采样痛苦、风险以提高患者参与检测的意愿,也拓展产品的家用场景从而获取增量市场空间。无创和微创化检测是未来IVD产业发展的大方向。


(6)产品技术集成化:依赖纳米材料和技术的新疾病诊断方法的研究正在成为疾病检测和诊断的热点。其他如芯片技术、微流控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也更多的应用于疾病的体外诊断,这些新技术相互结合为新的疾病检测方法研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7)医学检验标准化:量值溯源通过对整个检测系统,包括对照品、试剂、仪器、人员和操作流程进行验证,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重要支撑,量值溯源的质量体系将成为体外诊断企业重要竞争优势。

 

5、中国体外诊断产业演进六大趋势


近年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逐步的加强与各个行业的交互和融合,也在颠覆各个行业的发展模式。IVD产业传统的经营模式是通过销售仪器和试剂产品,提供医学检测服务和实验室解决方案获取利润,未来IVD产业发展也将迎来重大的变革。


(1)、从经营产品到经营客户:随着医学检验场景的变迁,IVD产业的供给侧和需求侧重新匹配,企业的经营将从经营产品转变为经营客户,以医院为中心转化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检测;从大型实验室转移到床旁、急救车、现场的检测;从大医院转移到小医院、社区、乡镇的卫生院,再到家庭的检测。


(2)、从经营销售到经营数据:未来云智能化以后,IVD企业将不是卖产品和服务,而是卖云端。产品和服务将只是终端数据的采集器,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这些采集的数据被传到云端成为珍贵的数据资产。万孚生物布局个人慢性病健康管理,明德生物在开展互联网+数据方面的尝试等。


(3)、从经营企业到经营产业:未来的产业领袖将是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手段,把全球的产业资源整合在一起。在未来数字化的场景下,云组织让“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所有技术的供应和人力资源的供应都是全球化的,形成一种产业生态链。


(4)、从交易价值到使用价值:传统的商业模式是通过IVD产品的交货获取收入,而未来慢性疾病患者可通过使用产品的价值收费按照使用量和次数收费。在未来在互联网+的场景下,医学检测装置和设备都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将交易价值转为使用价值。


(5)、从企业效益到生态效益:未来体外诊断将会向平台化组织和生态化战略转变,由过去的小散企业的竞争转变为错位发展的合作,由过去的单打独斗转变为生态协同。


(6)、从分散创新到整合创新:未来IVD产业创新模式将有过去分散的众多小型公司同质化产品研发创新到龙头企业的整合创新。小型企业将专注于细分领域关键技术突破性的创新,然后将技术转让给龙头企业进行销售或者公司被兼并,产业并购整合将加速。

 

6、中国体外诊断上市公司发展路线导航


将2018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作为成长的速度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成长质量指标,可以将21家企业分在四个象限中,不同企业可采取不同增长策略:


第一象限(高ROE、高营收增长率)适宜的发展策略:纵向做深,保持优势;横向做宽,扩大优势。


第二象限(高ROE、低营收增长率)适宜的发展策略:产品适度多元开发,市场渠道不断渗透;强化外延发展,扩大经营规模;激活内部组织,拓宽战略航道。


第三象限(低ROE、低营收增长率)适宜的发展策略:推进机制创新,提高组织张力;加大技术创新,实现业态升级。


第四象限(低ROE、高营收增长率)适宜的发展策略:加强技术创新,构建行业壁垒;扩大产业规模,提升成长质量。


附:出品人简介


华夏基石由我国管理咨询业开拓者、著名管理咨询专家、《华为基本法》起草者之一的彭剑锋教授领衔创办,管理咨询历史超过20年,旗下汇聚了500多位资深咨询顾问与研究人员,是中国目前最专业、规模最大的研究型专业咨询机构之一。秉承“为客户创造价值,与客户共同成长”的理念,华夏基石为众多国内知名企业提供过研究、咨询服务,积累了深厚的经验,至今已服务客户1000多家,上市公司400多家。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报告中的精华内容,想要看完整版的粉丝朋友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来获取。

相关阅读

更多
  • 1.8亿!联影获国家卫健委PET/MR大单

    2022-05-05

  • 【从业必读】化学发光市场与厂商分析

    2018-05-03

  • 【高研值】化学发光是IVD行业的黄金细分领域?

    2017-06-20

  • 器械之家带你深度游理邦科技园

    2019-03-22

  • 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TOP 10!

    2019-09-24

  •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国考”前十名揭晓

    2022-10-11

评论

请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