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减员6万,研发涨20%,TOP100械企解析

2023-09-18

来源:器械之家

来源:器械之家

2023-09-18

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前不久,知名行业媒体Medical design and outsourcing推出了全球最大医疗设备公司的最新百强排名,从榜单来看,这些公司的营收已创下历史新高,且研发费用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据统计,本次入选百强的所有械企总年营收达到了4532亿美元,总收入增长2.8%。从该数据可以看出,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呈现出复苏状态,龙头企业依然占据着绝对强势的地位。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企业的员工数量却有所下降。


01

COVID-19对械企发展的影像仍存在


据悉,在今年和去年均上榜94家医疗技术企业中,有73家报告了销售额同比增长,其中4家公司更是实现了超50%的增长率。如,Shockwave 医疗的年度收入增长了106.5%,year-over-year达到4.897亿美元。ICU 医疗紧随其后,增长了73.2%,而Masimo的销售增长了64.3%。


而在本次分析中,有18家医疗器械公司报告收入同比下降。以Invacare为例,该公司在百强榜单中销售额降幅最大,在2022年下降15%至7.417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这家轮椅和移动电车制造商在今年还进行了重组,其两家美国子公司通过了破产保护法的自愿程序。


Hologic和Drager的医疗部门的销售额跌幅居第二,分别为13.6%和11.8%。其中, Hologic一直提供COVID-19测试技术, Drager 则主要生产呼吸机,而这两种技术在流感大流行期间都是高需求技术。需要指出的是,Drager的呼吸机在近一年中进行了多次一级召回。


与此同时,与COVID-19相关的其他公司业绩也出现了变动。如雅培的整体收入在最近几年迅速增长,因为它销售了价值数亿美元的新冠测试;而3M的首席执行官Mike Roman将其收入下降归因于公司最近的一次性呼吸器的销售下降。


目前,全球COVID-19已经过去,但由于医院人员短缺,手术量仍在减少。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人员配置问题一直是影响手术量的一个因素,尤其是面对可以推迟的手术。如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手术。有很多手术是人们需要的,但不是马上就必须做的。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心脏瓣膜市场和其他一些地方。”


由此,虽然前几年诊断和成像公司的销售额增长排名榜首,但今年的分析更多地看到了公司的混合。增长最多的公司是心脏导管、血管内碎石术(IVL)治疗、无创病人监护和整形外科等设备的开发商。


以Shockwave Medical为例,其营收增长逾一倍,研发增长逾60%。2022年财年,其收入增长106.5%,达到4.897亿美元。而该公司在2021年的研发支出增长了61.6%,约占其收入的16.7%


02

医疗科技百强就业人数下降


在百强榜单中,约有80家医疗器械公司披露了人力资源成本。同时这些公司的总就业人数减少了约61,000人,就业人员下降率约为5%。


这些员工人数下降发生在2023年上半年的裁员之前,主要原因在于制造商合并了设施和业务部门或自动化制造操作。当然,“通过重组和人员流动,以及试图减少工作岗位来寻求最大化盈利”也是一些企业发展不可避免的措施。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行业整体就业率下降,但Masimo、ICU医疗和Shockwave医疗的员工人数增长了50%以上。


其中,员工人数增长最快的是 Masimo,该公司以10 亿美元收购Sound United母公司Viper Holdings ,员工人数增加了81.8%,达到 4000 人。


其次增加最多的是ICU医疗,去年以23.5亿美元收购了Smith Medical ,2022年,其员工增长了70.6%,达到了14,500人;此外,Shockwave Medical在2022年增加了52.4%的员工,使其员工总数达到1001人。


医科达、飞利浦、贝朗医疗、 Integra Lifesciences、Ambu,、Paul Hartmann、理诺珐、Invacare,、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Avanos Medical 以及 Cook Medical 11家企业的员工数量则出现了同比下降。


以飞利浦为例,该公司曾在2022年10月宣布全球裁员4000人,随后在2023年初再次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减6000个工作岗位。飞利浦预计裁员会在2025年前交错进行,其中一半的裁员将在今年进行。该公司曾表示,次啊原计划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内会节省大约3亿欧元的成本。据悉,此次裁员将占飞利浦全球员工数的13%。


03

医疗科技百强研发费用上涨近20%


需要指出的是,与过去几年相比,今年百强企业的研发投入明显上涨。百强榜中有62家企业披露的研发支出集体提高了44亿美元以上,同比增长19.8%,达264亿美元。


分析认为,新产品是医疗技术行业的生命和血液,可以创造创新市场,转移市场份额,同时通过在临床上的创新治疗技术和方案来推动市场增长。


在百强榜中,有12家企业的同比研发支出出现了下降,洁定(-1%)、美敦力 (-1.8%)、康维德(-2.6%)、施乐辉 (-3.1%)、Avanos Medical (-5.3%)、Bio-Rad (-5.4%)、德康医疗 (-6.4%)、捷迈邦美 (-6.9%)、理诺珐 (-15.1%)、Alcon (-16.6%), Globus Medical (-25%) and Invacare (-59.7%)。


同时有12家企业的研发支出增长超过25%,分别为:ICU Medical(95.8%,尽管Smiths Medical的收购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Shockwave Medical (61.6%)、Orthofix (48.7%)、Inari Medical (45.5%)、微创医疗(41%)、麦斯莫(39.5%)、Medacta (38%)、阿尔法泰克(37.5%)、HU Group (31.5%)、直觉外科(31%)、贝朗医疗(29.8%) 和 卡尔蔡司(25.5%)。


此外,还有三家医疗器械公司的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20%,分别是微创医疗(49.9%)、Novocure(38.3%)、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20.0%)。


值得一提的是,微创医疗作为一家中国创新型高端医疗器械集团,目前已上市产品400余个,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覆盖医院超过20000家,全球专利超过6800个。


从医疗器械企业所在地来看,根据统计,美国是医疗器械公司总部的主要国家,共55家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加州拥有18家公司,展示了金州作为研发中心的多功能性。马萨诸塞州也是一个相当大的医疗技术中心,有五家医疗技术100强公司聚集在波士顿周围。明尼苏达州是美敦力和3M的运营地,也是医疗技术创新的集中地。


此外,德国、瑞士、日本和其他国家是医疗器械生产的重要地点。尤其是日本,有15家公司进入百强医疗科技公司,而德国有6家百强总部,瑞士有5家。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在全球百强榜单中,中国仅有微创医疗和迈瑞医疗两家企业。尽管近年来国内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企业已经加速出海。


今年上半年,联影医疗实现境外业务收入7.18亿元(按终端客户装机所在地统计),同比增长 32.29%;迈瑞医疗2023年上半年来自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为66.95亿元,同比增长10.13%,其中欧洲和发展中国家二季度增速恢复至20%以上。


但与全球百强械企对比,中国企业要入局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相关阅读

更多
  • 强生牵手腾讯:2022年热门赛道来了

    2022-03-07

  • A轮2.1亿!强生投资!创新软组织手术机器人来了

    2022-06-13

  • 一次性内镜独角兽,折戟港交所

    2022-03-31

  • 中国独立血透中心的2018和2019

    2019-02-13

  • MRI脑成像,GE医疗达成重磅合作

    2022-04-12

  • 10个月亏损7.7亿!这家智能手术机器人公司拟上市

    2022-01-13

评论

请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