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飞利浦医疗,在中国有大动作

2023-09-18

来源:器械之家

来源:器械之家

2023-09-18

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近日,飞利浦宣布,正式将位于深圳的“飞利浦中国创新中心”与院内病人监护业务研发相关人员进行组织合并,成立全新的飞利浦院内病人监护业务中国研发团队,并直接向监护事业群大中华区业务负责人潘艺琼汇报。


据悉,此次飞利浦监护事业群中国研发团队的成立,将进一步夯实院内病人监护业务在中国市场的“端到端”本土创新研发实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中国客户。


事实上,近年来飞利浦一直在积极推进中国战略,持续加大对本土创新的投入。今年7月,飞利浦宣布大中华区监护事业群整合,从而全力加速全球前沿创新落地中国。


01

飞利浦监护事业群

中国研发团队正式成立


针对飞利浦监护事业群中国研发团队的成立,飞利浦执行副总裁、监护事业群与互联关护业务负责人Julia Strandberg 表示,中国是飞利浦全球第二大市场,公司高度重视中国医患的未尽之需,致力于凭借有意义的创新,助力中国健康医疗系统高质量发展。飞利浦院内病人监护业务中国研发团队的建立,是其积极践行公司‘“中国战略”、落实“在中国、为中国”承诺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飞利浦监护事业群中国研发团队将高效整合全球及本地的优势资源,通过“端到端”的管理模式,为中国市场带来更多量身定制的产品及解决方案,进而为本地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事实上,作为“中国战略”的一部分,飞利浦院内病人监护业务中国研发团队的成立,进一步深化了飞利浦在华的本土化布局,再次彰显了公司“智创中国”的决心。近年来,飞利浦聚焦“在中国、为中国”,积极推进“中国战略”,持续加大对本地创新、本地制造和本地生态系统合作方面的投入,旨在以更快的速度、更精准的视角、更优化的方式,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


飞利浦全球监护事业部门首席执行官Christoph Pedain称:“未来,中国研发团队也将成为飞利浦大中华区监护事业群的重要创新引擎,致力于以‘中国速度’输出更多具有突破性创新价值的本地化产品,满足中国客户的多元需求,并进一步推动本土创新走向全球,改善更多人的健康福祉。”


据了解,此次围绕中国研发团队的组织架构优化,是飞利浦大中华区监护事业群成立以来的重要里程碑,不仅实现了患者监护领域本土创新能力的跃升,更全面打通了涵盖产品研发、制造生产、市场通路等环节的“端到端”价值链,完善了患者监护业务在中国的功能部署,使得本土创新成果能够更加贴近用户、医院及患者的实际需求,助力患者就医体验及临床诊疗效果改善,赋能医院及临床服务人员运营管理效率提升。


01

飞利浦大中华区监护事业

曾在7月整合


今年7月20日,飞利浦宣布大中华区监护事业群整合,将院内病人监护、急救关护、动态监测和诊断的销售及市场团队、临床培训及产品支持团队、深圳金科威的本土研发中心、以本土创新为方向的上游产品管理及卓越技术运营团队。


整合后的飞利浦大中华区监护事业群,
将全力加速全球前沿创新落地中国,包括推进超高端监护产品、转运监护产品以及AED的本土化进程,加速远程心脏监测系统的新品上市等。


全面加速全球前沿创新落地中国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践行“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战略,飞利浦大中华区监护事业群将从临床痛点出发,把全球领先的超高端监护产品加速带入到中国市场,同时结合前沿创新技术,赋能临床应用—包括推进超高端监护产品、转运监护产品以及AED的本土化进程,加速远程心脏监测系统的新品上市等,从而全面提升医院优质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提高患者诊疗效率和就医满意度,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全面释放本土研发创新活力


此次业务结构调整,将深圳的监护产品研发、工厂与市场部进行了紧密结合,旨在打通涵盖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通路等的“端到端”价值链,实现本土化的闭环服务和管理,从而使本土创新成果更加贴近用户、医院及患者的需求,并实现快速迭代上市。目前,飞利浦MX450/550系列产品及PIC iX中央信息中心等产品已经稳步进入了本土化生产的阶段,未来将有更多的飞利浦本土研发制造的监护产品逐步面世。


持续赋能临床价值 惠及中国医患


飞利浦大中华区监护事业群将持续增强产品在临床价值方面的优势,从传统的监护硬件解决方案到整体的重症解决方案,通过SMART ICU、超级监护仪、ICCA、Capsule等综合智慧重症解决方案,打通床旁设备,实现临床数据的实时采集、互联互通以及进一步的科研挖掘,为临床应用以及科研分析打好基础,切实为客户创造价值。不同于单一设备的提供商,飞利浦将根据医院、医护人员实际的临床需求,提供设备与数据相结合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从而让临床救治流程更加高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结果。


管理层调整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力量,而飞利浦在深耕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快其本土化布局。该公司表示,未来,公司中华区监护事业群将继续秉持公司“智创中国”的决心与信心,进一步拓宽业务能力、技术储备等方面的优势,为本土市场提供更多覆盖临床应用、数据挖掘、科研等多元维度的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


03

中国市场实现两位数增长

持续加大本土化布局


在业绩方面,飞利浦发布了2023第二季度报显示,其实现营收44.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83.84亿元),同比增长7.01%;净利润为7400万欧元,同比增长470%。据悉,这也是飞利浦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扭亏为盈。


而此前4月24日,飞利浦报告了第一季度财务业绩,其中营收41.6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近320亿元),同比增长6%,净亏损6.6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50.67亿元)。也就是说,2023年上半年飞利浦实现了86.37亿欧元的收入,开始逐步扭亏为盈。


对此,飞利浦方面表示,鉴于上半年的业绩提升、充足的在手订单以及进行中的提高执行力的举措,公司将2023年全年可比营收增速预期上调至中等个位数,调整后EBITA利润率将处于指引(高个位数)的高端。


诊断治疗


2023年Q2,飞利浦的诊断与治疗业务实现了21.12亿欧元的营收,可比销售额增长12%。其中,超声和图像引导治疗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诊断成像业务实现中等个位数增长。调整后的EBITA利润率增长至10.6%,得益于销售额的增长、有利的产品组合以及提高生产率的措施,部分抵消了成本上涨的影响。


互联关护


互联关护业务在2023年Q2实现了13.27亿欧元的营收,可比销售额增长了6%。其中两位数增长的监测,部分抵消了睡眠和呼吸护理产线的下降。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强劲增长之后,由于需求正常化,可比订单接收量显示出个位数降幅,但订单接收量仍显著高于前新冠疫情发生前。此外,经调整的EBITA利润率上升至7.5%,主要原因是生产率措施和“监测”中盈利能力的改善。


个人保健


2023年Q2,个人保健业务恢复增长,实现营收8.36亿欧元,可比销售额增长3%。由于定价和生产率措施,调整后EBITA利润率增至13.4%。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飞利浦今年的销售额贡献巨大,2023年Q2飞利浦在中国销售额和回报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首席执行官Roy Jakobs称:“我们在中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预计下半年仍会继续。”


那么,随着飞利浦监护事业群中国研发团队的成立,未来飞利浦中国研发团队又将推出哪些具有创新性的本土产品和技术?不断加码本土化生产研发后,未来飞利浦在国内市场又将迎来什么样的发展?对此,器械之家将持续关注。

相关阅读

更多
  • 强生牵手腾讯:2022年热门赛道来了

    2022-03-07

  • A轮2.1亿!强生投资!创新软组织手术机器人来了

    2022-06-13

  • 美敦力骨科与神外“双智能平台”闪耀进博 跑出医疗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2022-11-08

  • 牵手AI新锐,微创骨科再次布局海外

    2022-11-08

  • 一次性内镜独角兽,折戟港交所

    2022-03-31

  • MRI脑成像,GE医疗达成重磅合作

    2022-04-12

评论

请登录后参与评论...